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,谢希仁的《计算机网络》第七版是广泛使用的教材,其课后答案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。本教材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,包括网络的服务、交换技术、协议标准以及网络分类等多个方面。 1-01 知识点: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两种基本服务——连通性和共享。连通性使得分散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,共享则允许资源在多个用户间有效分配。 1-02 知识点: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技术,它将大的数据报文分割成若干小的数据包(分组),每个分组加上首部信息,通过路由器在网络中传输,最后在目的地重新组装。 1-03 知识点:电路交换适合连续大量数据传输,保证通信质量;报文交换无需预先分配带宽,适合突发性数据通信;分组交换结合了两者的优点,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。 1-04 知识点:因特网是通信领域的一大变革,因为它实现了多种通信网络的融合,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连通性,促进了信息共享,并首次实现多种媒体的实时交互。 1-05 知识点: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APPANET阶段、三级结构的Internet阶段、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阶段,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。 1-06 知识点:因特网标准制定包含四个阶段:因特网草案、建议标准、草案标准和因特网标准,这些标准确保了网络的兼容性和扩展性。 1-07 知识点:"internet"是通用名词,泛指任何网络,而"Internet"特指采用TCP/IP协议的全球互联网络。 1-08 知识点: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(WAN)、城域网(MAN)、局域网(LAN)和个域网(PAN),不同类型的网络具有不同的传输速度、范围和应用。 1-09 知识点:主干网专注于远程通信和高速传输,而本地接入网主要用于连接用户至本地网络,提供较低的接入速率。 1-10 知识点:电路交换的时延包括传播时延、建立时间和数据传输时间,而分组交换的时延包括传播时延和储存转发时延。在一定条件下,分组交换的时延更小,尤其在长报文传输时。 1-11 知识点:在分组交换中,为了最小化总时延,分组数据部分p应满足条件p=[(xh)/(k-1)]^0.5。 1-12 知识点:因特网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,边缘部分由用户设备构成,以低速接入核心网,核心部分由路由器组成,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服务。 1-13 知识点:客户服务器模式中,服务器提供服务,客户请求服务;而在对等通信中,所有参与者都能作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,体现了双向应用。 1-14 知识点: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包括速率、带宽、吞吐量、时延、时延带宽积、往返时间RTT和利用率,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网络性能和设计网络架构。 1-15 知识点:假设网络中的带宽、传播时延等因素,可以分析不同交换方式(如电路交换、分组交换)的时延差异,这对于网络优化和资源管理至关重要。 以上知识点详细阐述了《计算机网络》第一章节涉及的诸多概念,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,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




剩余29页未读,继续阅读






- 粉丝: 31
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
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
我的收益
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
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
我的收藏
我的下载
下载帮助


最新资源



评论1